“新泾湾”位于中环线真北路两侧,因北新泾桥而得名。北新泾桥有着光荣的历史,20世纪著名的“一・二八”淞沪战争时,因十九路军抗日军运需要而辟筑。北起真如杨家桥,南达北新泾镇,故取两地首字称之为真北路桥。北新泾桥以南70余米路段属长宁区,金沙江路至铁路路段为普陀区与嘉定区的界路,其余均在普陀区境内。新泾湾具有较高的社会知晓度和地标效应。

新泾湾还是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,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,继山海工学团之后,派他的学生徐明清在北新泾镇筹建了晨更工学团,利用国民党“普及平民教育”的名义,在普及文化教育的同时,开展抗日救国的宣传,从事党的革命活动。

一、南来北往的重要枢纽一一真北路

真北路,位于市中心西北部。南起长宁区北翟路,越吴淞江北新泾桥,经老真北路、云岭东路和西路、金沙江路、真江路、曹安路、真北支路、桃浦公路,穿沪宁铁路和沪杭铁路外环线,北迄真南路。全长5820米,宽7.2~40米,其中车行道宽7~29米。

松沪战争后的1932年7月和1935年1月,真北路桥虽曾一再计划拓宽改建,均因经费无着而未实现。解放前真北路仍是一条乡村中较宽的土路,不能正常通车。解放后,该路拓宽并修建成煤屑路面,桥梁亦加以整修。1964年,由于苏州河上原木质“真北路一号桥”损坏严重被拆除,因此在原桥东侧200米处另建北新泾桥。真北路从云岭东路和西路路口改道,通过该桥接北翟路,原真北路南段亦改称为老真北路。1967年,将真北路由煤屑路改为沥青混凝土路。

1985年在原真北路北端交通路沪宁铁路道口西侧300米处兴建真北路立交桥。配合立交桥的兴建,真北路从曹安路以北路面拓宽至40米,在真北路七号桥以截弯取直向北穿真北路立交桥,再向北延伸至真南路,拓宽及新辟路段为2523米。原真北路北段改称真北支路。

初辟时沿路多为农田,今本区内除南段外,仍以农田村落为主。南段(从北新泾桥至金沙江路)在林家港街道内,沿路两侧多为北新泾工业区工厂,如染化七厂、上海贵稀金属提炼厂、长风眼镜厂、上海标准件机械厂、上海中药机械厂、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开发公司等。中段(从金沙江路至曹安路)东侧属曹安路街道、真北路四号桥南北两堍有上海纺机板箱厂、上海汽车电镀厂及长城电镀厂。曹安路至沪宁铁路东侧及铁路以北路段属真如镇辖地,今路面宽阔挺直,沿路有东新五金厂、上海拾钳厂、自行车配件厂、李子园汽车修理厂及秦家教、刘家宅等村落,杨家桥集镇在本路北段东侧。

真北路为市区重要干道,南来北往车辆频繁。特别是真北路立交桥的兴建,使长期以来杨家桥地区铁路与公路平交道口严重阻塞情况得以解决。有62路、323路公共汽车通行,67路、216路公共汽车在云岭东路路口东侧设站。

二、十九路军战斗在普陀

1932年1月28日夜,日本海军陆战队进攻上海闸北,“一・二八”淞沪战争爆发。负责守护淞沪的十九路军将士不顾国民党蒋介石不许抵抗的命令,奋起抗战。十九路军军部原驻守在南京,为抗击日军,驻军在沪总指挥蒋光鼐、军长蔡廷锴决定将军部临时移至真如镇车站范庄(范庄是因1920年广东人范肖在此建别墅而得名),亲临指挥,率第十九路军奋勇抗战。

真如是当时三个县的结合点,又是上海市区西北门户,是兵家必争之地。近代以来,真如有铁路、公路枢纽站,有当时远东最大的国际电台,战略地位十分重要,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战争,淞沪抗战就是其中之一。

淞沪战争时期,中国共产党组织发动工会、学校及其他社会组织,对十九路军进行了大规模的支前工作,在十天之内组织了几十个伤兵医院,爱国人土宋庆龄、何香凝不顾个人安危,亲临前线,慰问前线抗战将士,杨杏佛、宋子文等也曾来真如慰问抗日战士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沪西17家日商纱厂四万多工人掀起声势浩大的反日大罢工,沪西成为全市工人反日斗争的中心,被称“赤色沪西”。

战争发生后,许多爱国志士组成义勇军,自2月3日起先后抵达真如参加抗战(见集结于真如地区的义勇军一览表)。

2月5日、6日、9日,范庄、真如火车站均遭日寇空军频繁轰炸。空战剧烈,在此上空先后被我军击落敌机六架。3月1日日军发动总攻,十九路军腹背受敌,孤军无援,蔡廷锴下令撤至南翔。1937年8月13日,范庄被日军炮火所毁。

十九路军与日本军队血战33天,战斗十分惨烈,双方都死伤一万多人。日本侵略军四易主帅。十九路军以自己的鲜血谱写了“一・二八”淞沪抗战的光辉诗篇。为了弘扬十九路军将士英勇抗战、保卫国土的爱国主义精神,1989年9月,普陀区人民政府在军部遗址树碑纪念。

十九路军抗日杀敌,可歌可泣、千古传颂。真如历史文化陈列室是真如镇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中小学生可以在这里了解到更多的历史。